【健康风险提示】七月份这些疾病值得关注,请注意防范!

【健康风险提示】七月份这些疾病值得关注,请注意防范!

七月份应关注以下疾病

登革热

手足口病

呼吸道传染病

食源性疾病


   


登革热
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,潜伏期3天-15天,多数为5天-8天,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,程度可从轻度发热到高热不等,同时伴有严重头痛、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,面、颈、胸部潮红,严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导致死亡。

    

   
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卫生部门通报,截至2019年6月15日,多国出现登革热疫情:


#
国家
病例数
1
菲律宾
77040
2
越南
59959
3
马来西亚
52941
4
泰国
26430
5
柬埔寨
9201
6
老挝
4216
7
新加坡
3933
8
马尔代夫
2485
9
巴西
586569
10
哥伦比亚
45622
11
尼加拉瓜
27779
12
墨西哥
20414


数据来源:中国国家应急广播



7月,正是暑假旅游旺季,在外游玩要做好防护措施。蚊媒传染病可防可治不可怕,及时诊断最重要。


1出行前应向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,了解前往国家和地区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情况。


2前往东南亚等蚊虫较多的地区,应做好防蚊措施,穿着长袖衣裤,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驱蚊剂。


3入境时如有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应当主动向海关申报。回国后若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,请及时就医,并主动向医生告知出境旅行史。


4在家里要清除蚊虫孳生地,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,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、花盆底碟积水,有盖子的盖上。











   


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,以婴幼儿发病为主。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,7天-10天左右可自愈。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,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,甚至发生死亡。

    

随着托幼机构、学校陆续放假,校园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将暂告一段落。因手足口病传染性强,若家中有患儿,极易引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发生


温馨提醒:


1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,注意“一摸二看”,摸摸孩子的身体、额头有没有发烧,看看孩子的手心、脚心、嘴巴有没有约1-2毫米大小的白色小点点,以便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。


2手足口病有1-10天的潜伏期,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、脚心、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,其实,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,家长可以注意一下:
   


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
比如,幼儿哭闹次数增多,口水增多,饮食不正常,食欲下降,拒食、易惊等;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、呕吐、头痛、手抖、脚抖、走不稳、站不牢等情况。

发烧

高烧39℃以上,且持续三天不退。

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,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,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,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若确诊为手足口病,要及时将孩子隔离,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。

3适龄儿童建议接种手足口病EV71疫苗,推荐≥6月龄易感儿童,且越早接种越好;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,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,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。


4注意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勤洗手,注意饮食卫生,多喝开水,不喝生水。


   


呼吸道传染病

   

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、咽喉、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。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、腺病毒感染等。



流行性感冒
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潜伏期短、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。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、乏力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,而呼吸道症状轻微。但在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中则可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。    

流感会呈现冬春季节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。


腺病毒感染

人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,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,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,肺外并发症多,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,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,需要高度关注。


在夏季,腺病毒可污染游泳池的水,引起游泳者咽结膜热,所以腺病毒感染也被称为游泳池热

   

温馨提醒:呼吸道传染病预防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目前尚无疫苗预防腺病毒感染,最直接有效预防流感的措施是接种流感疫苗。

1建议年老、体弱、慢性病患者、医务人员、6个月-3岁的儿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,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作用。

2合理安排饮食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。所以要合理安排饮食,另外,夏季还要注意多饮水。

3人们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。睡眠时室内温度在24℃-27℃为宜。另外,保证室内接受日光充分照射既有助于室内保暖,又有利于杀菌消毒。

4、腺病毒感染及部分的流感病例可是通过手部接触患者的,所以勤洗手、保持手部的卫生十分重要。另外,洗手时请用肥皂水来认真清洗,时间也要尽可能长一些。

5、经常开窗通风,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从而降低房间内病毒的浓度。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少乘坐飞机、空调火车或是空调大巴。





   




食源性疾病


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夏季,天气炎热、气温高细菌极易繁殖,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甚至食物中毒等症状。


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、中毒性疾病,通俗的说就是吃出的病。按致病因素分类,包括化学性的(农药、亚硝酸盐、真菌毒素等)、生物性的(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)、有毒动植物的(霉变甘蔗、河豚鱼、毒蘑菇等)。而多数的食源性疾病是由于吃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所致。

    


温馨提醒:


1、保持清洁

手在细菌、病毒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所以我们要时刻谨记让双手保持清洁,“饭前便后要洗手”,拿食品前要洗手,准备食物期间也要经常洗手。

另外,注意保持厨房的卫生清洁,比如餐具、筷子笼、刀具和砧板,尤其是抹布,要经常清洗和消毒。


2、生熟分开

生熟分开就是避免生的食品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,引起食源性疾病。生的肉、禽、海产品要和其他食物分开,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、砧板等也要分开使用,如不能分开食用,则要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加工其他食物。

   

3、煮熟煮透

食物要烧熟煮透,各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℃以上,特别是肉类、乳制品等易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应彻底加热,煮透后食用。

4、安全存放

室温储存食物,微生物可迅速繁殖。高于70℃或低于5℃,可使大部分微生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。对于家庭生活,70℃保存食物不太现实,所以主要还是低温保存,而且要让食物尽快放入冰箱冷藏。但是例如李斯特氏菌仍可在冰箱内存活,所以冰箱里取出的熟食也需要彻底加热再吃。

5、到正规机构购买食材

要到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食品、购买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。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,若罐装食物包装鼓起或者变形,坚决不食用。



资料来源于安溪疾控中心


分享到: